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高速增长。据商务部统计,中国企业在 2013 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 亿美元。2014年6月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就看到万达以2.65亿欧元收购西班牙马德里的地标性建筑西班牙大厦 (Edificio di Espana);北京首创斥资9.5亿新西兰元收购新西兰最大固废处理公司Transpacific New Zealand;弘毅投资以9 亿英镑收购英国著名休闲餐饮公司Pizza Express;以及复星中国动力基金入资西班牙著名火腿及酒类制造商Osborne集团,获20%股份。

  有趣的是,上述几项收购分别代表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最常见的几类目的和驱动因素。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一大类是为了市场。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日趋融合,促使许多中国企业探索国际化的道路。这类海外投资最初的形式都是为了获得海外品牌和销售渠道,拓展国际市场,比如2004年TCL对Thomson彩电业务的收购和2000年以来万向在美国汽车零部件业的一系列投资和收购。

  近来还有学者建议通过海外投资输出国内部分行业的过剩产能,也可以看作市场驱动海外投资的一种形式;不过投资并购通常是优势企业的扩张行为,如何通过这种方式从国内市场淘汰低效产能有待观察。

  随着中国国内需求的增长,一些中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开始以获取海外品牌或技术后开发中国市场为主要目的。

  复星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近宣布的对西班牙Osborne公司的投资,以及早先对法国旅游度假公司地中海俱乐部的联合收购,就反映了这一战略,复星集团称之为“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先前提到的弘毅投资7月宣布收购Pizza Express,其交易逻辑也是为了帮助后者开拓中国市场。

  近年来,这类市场驱动型的并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形式:由于国内政策和市场原因,许多中国房地产企业转战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住宅房地产开发,其目标客户大都仍然是在海外置业的中国高端人群,虽然资产在海外,却面向国内的购买力;采取这种战略的企业有绿地、万科、碧桂园等。

  这个战略的一个变种是在海外投资或收购酒店和度假村,而面向中国游客。中国企业的海外房地产投资也包括商业房地产,意在资产的全球配置、稳定的租金回报并参与欧美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复苏升值,前文提到的万达收购马德里西班牙大厦就是一个例子。近三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房地产投资爆发性增长。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房地产投资额约为150亿美元,占中国企业房地产总投资额的37%。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另一大类则是为了技术。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中国公司抓住市场低迷的机会进行这类投资收购,帮助自己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拓展。上述北京首创6月底宣布的对Transpacific New Zealand的收购,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对方的固废处理技术。上海电气今年5月宣布的以4亿欧元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股权,也是看中了对方的燃气轮机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最受瞩目的一类是为了获取能源和矿产。这类投资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总额中多年来一直占据最大部分,典型的投资主体是国有能源和资源性企业,但民营企业在这类投资中也越来越活跃。中国企业迄今最大的海外收购就是中海油在 2013 年完成的对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151亿美元的收购。但是,这类海外投资较易受到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国际矿产品市场疲软,铁、铜、铝、煤价格均大幅下滑,中国企业的海外矿业投资总额也下降了48.2%。然而,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追涨杀跌实非良策,逆市、稳步的投资策略可能更为可取。

  另一大类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是为了扩大业务领域,甚至进入新的行业,找到新的增长点。许多中国企业通过上市融得巨额资金,但也承担了巨大的增长压力,在现有业务难以满足市场预期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收购来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另外,也有不少中国企业出于政策或市场等原因决定转型,缩减或退出原有业务,并试图通过海外并购进入新的行业;许多国内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在海外的矿产收购中就相当活跃。

  但是,通过收购进入新的行业风险重重,需要格外审慎地对待。这是因为在与自身业务不相关的行业里进行并购,交易双方的业务缺乏互补性,难以创造协同效应。而且,企业在一个不熟悉的行业里很难对行业前景和风险以及目标公司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也很难具备在交易后有效管理和整合目标公司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象为什么目标公司在新的股东手中会比原来更有价值,更大的可能是收购方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对海外投资从驱动因素的上述分类当然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比如一项投资的目的可能既包括获取技术和品牌,又为了要开拓新的市场。中国公司迄今在美国最大的收购——双汇2013年对美国猪肉制品公司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就既是为了获得对方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技术,也为了把对方产品引入中国。上文提到的交易中有不少也包含了多重目的和驱动因素。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增长,其目的越来越多样化。海外投资成功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企业根据市场机会和竞争环境,以及自身的能力、资源和不足之处,制定了成熟可行的战略和实施计划。如果没有想明白交易的目的和驱动因素,任何投资和并购只会是无的放矢。

话题:



0

推荐

李俊杰

李俊杰

18篇文章 9年前更新

李俊杰博士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4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和法学博士。在攻读经济学博士期间,师承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教授,从事博弈论和金融学的研究。 1994年后,李俊杰博士在美国纽约、香港等地多年从事跨境并购、证券和投资等方面的法律工作。李博士于2010年回国,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并任某著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俊杰博士曾在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讲授中国企业跨境金融的课程。 李俊杰博士的近作《中国企业跨境并购》选取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描述交易过程,评点各方策略和得失,于2013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新浪微博:@李俊杰博士 http://weibo.com/u/1565564304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当当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3211954#ddclick?act=click&pos=23211954_0_1_q&cat=&key=%D6%D0%B9%FA%C6%F3%D2%B5%BF%E7%BE%B3%B2%A2%B9%BA&qinfo=21_1_48&pinfo=&minfo=&ninfo=&custid=&permid=20130508171250425340163842051536758&ref=http%3A%2F%2Fsearch.dangdang.com%2F%3Fkey%3D%E4%B8%AD%E5%9B%BD%E4%BC%81%E4%B8%9A%E6%B5%B7%E5%A4%96%E5%B9%B6%E8%B4%AD&rcount=&type=&t=1370562142000

文章